北航新闻网7月30日电(通讯员 蔡雪宜)7月27日,作为北航国际暑期学校(Beihang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BISS)系列品牌活动之一,由北航主办,北航国新院绿色光子国际研究中心和国际教育中心联合承办的AI Photonics国际暑期学校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落幕。本届暑期学校以“与光同行,智引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13个国家的近百名师生,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活动及小组汇报等形式,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光子学技术在通信、传感、计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

AI Photonics暑期学校特邀IEEE光子学协会全球主席沈平教授作开场讲座。沈平指出,人工智能与光子学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计算技术的范式变革。一方面,从传统CPU到新型光子芯片的硬件革新,持续突破人工智能的算力极限;另一方面,量子计算与智能算法的协同发展,正加速光纤传感等光子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学员专业视野,暑期学校特邀13位光子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开设系列讲座,内容涵盖从量子物理基础到医疗健康应用的光子学创新链,着重探讨了超材料、生物医学和智能通信三大前沿方向。西湖大学的袁鑫教授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快照压缩成像技术,李兰教授展示了柔性光子器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浙江大学的林晓教授解读了自由电子辐射中的反常多普勒效应及其新型光源设计,李强和李鹰教授分别就热辐射对称性调控与热流拓扑优化展开讨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晓飞教授探讨了基于光纤眼压传感和AI的眼科疾病预测系统;浙江大学的黄崇文教授阐述了AI赋能的6G智能超表面通信,马耀光教授聚焦光学超构材料与结构色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进教授展示了超表面三维全息显示技术;长盈通技术总监廉正刚博士围绕特种光纤的设计、制备与产业化应用展开了深度探讨;之江实验室的严国锋副教授介绍了特种光纤传感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上海大学的张小贝教授讲解了高精度谐振腔光纤传感技术;浙江大学的武英杰教授探讨了天然与人工材料中的极化激元调控。
为促进光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暑期学?;寡肓斯诠獾缧幸盗炀笠礚BTEK麓邦光电开展专题教学活动。在光学互动课堂中,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光学元件设计原理与产业应用知识。器件实操环节重点演示了DOE分束系统、DOE匀化系统和柯勒照明系统等专业设备,学员们通过亲手调试,深入理解了光学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趣味互动环节设置了“光子心愿墙”“光学套圈”等寓教于乐的游戏项目,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现场还特别展出了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杨照华教授量子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实验室研发的“谱康感知”智能光谱舌诊仪。该设备创新性地融合了计算高光谱成像、深度学习与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中医诊断的智能化与快速化,其精准、灵敏的检测性能吸引了众多学员亲身体验。本次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应用”的全流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员的行业视野,更生动呈现了光学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

在学术汇报环节,学员们分为六个研究小组,围绕AI Photonics前沿课题展开深度探讨。这些高质量的学术汇报不仅展现了学员们对AI Photonics交叉学科领域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暑期学校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
在学术探索之余,本届暑校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构建起多元开放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学员们在欢笑与合作中缔结真挚友谊。

在本届暑?;疃诩?,由绿色光子国际研究中心与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联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共有32名硕博士及博士后积极参与。他们时刻践行着热忱Passion、卓越Excellence、责任Responsibility、坚韧Resilience、创新Innovation的精神,在技术研讨与文化交流中,与外籍学员们携手合作、互学互鉴,建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搭建起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桥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光子青年的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

在暑期学校闭幕之际,多位外籍学员特地向暑校的组织者表达了诚挚谢意。外籍学员代表Hasanain Naser表示:“谨向所有让这段经历如此难忘而充实的同仁们致以诚挚谢意,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倾囊相授,你们的专业奉献与悉心指导令人深受启迪;衷心感激志愿者团队的辛勤付出,与诸位同窗共学共进的时光弥足珍贵,我们在学术探讨、科研协作中缔结的友谊弥足珍贵。再次感谢这段美好的经历,期待未来再续学术之缘。”

(审核:董卓宁)
编辑:王萌